母親的縫紉機:腳踩踏板發出的“嗒嗒”聲,成了一種滄桑的記憶
- 分類:活動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11-24 10:24
- 訪問量:0
母親的縫紉機:腳踩踏板發出的“嗒嗒”聲,成了一種滄桑的記憶
縫紉機是人們用來制作衣服的機器。但在改革開放之前的皖北農村,這種機器非常稀少。能夠擁有一臺縫紉機,曾是我們家多少年夢寐以求的愿望。而它也確實給我們家帶來過實實在在的好處。在我們全家人心目中,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物品,它是母親記憶中的重要情結,它也記載著我家發生的巨大變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家里兄妹較多,父親雖然每月有著幾十元的工資,日子仍過得比較拮據。為了全家人的穿戴,她常常白天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深夜還要飛針走線,身體因勞累而每況愈下。為減輕母親的負擔,我們每到做衣服的時候都到舅舅家讓舅媽來做,因為舅舅家有一臺縫紉機。
但舅媽也是個農村人,也有一大堆家務要做,我們也不好意思經常去麻煩她,再說,我們到舅媽家也有一大段路程,每做衣服都到她家也不方便。全家人多么希望能有一臺縫紉機啊。然而,父親的工資維持全家人基本生活已很勉強,那還有多余的錢來購買縫紉機?所以,盡管有著強烈的購機愿望,全家人還是無可奈何地望“機”興嘆!
直到七十年代末,父親的工資略有增加,全家人的生活稍微好轉,在母親的一再要求下,父親才花了一百多元錢錢,從縣城買了一臺上海出產的蜜蜂牌縫紉機。
記得縫紉機拉回家的那天,我們一家人像過節日一樣高興,圍在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心里充滿了興奮和期待。
在那個年代里,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和手表并稱為婚禮“四大件”,那個年代誰家要是有這些物品,是富足的象征,縫紉機的到來,怎能不讓全家為之高興和激動呢。
自從有了縫紉機,母親的負擔減輕了許多。原本費工費時的做衣服的難題也那里變得輕松多了,大改小、舊翻新等好多縫縫補補的家務活,在縫紉機的幫助下可以很輕松地完成了。從此,母親就開始自己做衣服,這樣不但節省了資金,而且穿著又合身又好看。
我是家中的老二,原本是穿大哥穿破的舊衣的。原來每次穿大哥的舊衣服時,我總感到難為情?,F在,一件破舊的衣服被她用縫紉機一改,竟成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我穿了去上學,反而有了一絲自豪感。左鄰右舍見我家有了縫紉機,有什么手工活也經常來請母親幫忙。
每天,母親忙完了白天的家務,就戴上老花鏡,佝僂著身子伏在縫紉機前,在如豆的燈光下釘補衣服。經常是我睡醒一覺了,母親還在勞作。只見母親端坐在縫紉機前,左手用一塊補丁將破損的衣服拼接在一起,抻平往機針前推,右手向前拽,雙腳不停地踩著踏板,動作十分嫻熟,揮灑自如,不急不燥。手臂像拉著琴弓悠長自如地伸縮,在縫紉機“噠、噠、噠……”忙碌的歌聲里,一件件破損的衣服釘補完好了。每當看到母親斑白的發梢,淚水不知不覺盈滿了我的眼睛……。
我喜歡看母親縫補衣服時的每一個動作,也喜歡聽縫紉機制作衣服時發出的聲音,這聲音象一首優美的歌曲,在我的心中流淌。這優美的歌聲,從黎明唱到深夜,又從深夜唱到黎明,它把我引入夢鄉,又把我從夢鄉喚醒。在歌聲中,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歌聲中,我一天天長大成人?! ?/p>
三十年來,母親一直在唱著這首歌,一直在走著這條路,母親用一雙粗糙、皸裂、蒼勁的手和這臺縫紉機,在那艱難的貧苦歲月里,維持著一家人的穿戴,編織著兒女們心中一個又一個的美夢……
時光流逝,歲月悠悠。如今,縫紉機已有多處掉漆和碰損的邊角,母親也已是滿頭白發,現在的衣服既時尚又耐穿,母親再也沒有蹬縫紉機力氣了。有時,母親無限深情地撫摸著縫紉機,仿佛回想起年輕時激情燃燒的歲月?!?/p>
現今除了工廠里使用的工業縫紉機之外,縫紉機這個過去原本在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物件已逐步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母親那臺縫紉機,如今放在墻角落,斑駁的銹鐵架子,像一頭出過力的老牛萎縮著。母親那日夜弓著腰、趴在縫紉機臺板的身影和腳踩踏板發出的“嗒嗒”聲成了一種滄桑的記憶。

? 浙江萬維機械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3027942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上海